遵义会议结束后,毛主席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,并立即着手策划"四渡赤水"战役。如今我们都清楚,这场战役奠定了毛主席的军事地位,但在当时,由于之前的挫折,整个战局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。
在这场著名的土城之战中,川军名将郭勋祺凭借兵力上的绝对优势,与红军多位元帅及两百余位后来的开国将领展开激烈交锋,始终未露败象,成就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。
战况一度十分危急,眼看形势就要逆转。关键时刻,陈赓率领干部团挺身而出,成功击退敌人,稳住了局面。这为毛主席实施四渡赤水的战略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这支特殊的部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,他们在第二次跨越赤水河时成功夺取了遵义城。干部团首次在党的历史舞台上亮相,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战绩。
这不禁让人好奇,那个被称为干部团的组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?要知道,后来在开国将领中排名第二的陈赓,当时竟然只是担任了一个团长的职务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这支干部团的成立时间相对较迟,大约在1934年10月左右。那时,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失利,被迫踏上了长征之路。
长征路上,为了确保指挥系统不出问题,中央迅速做出安排:把苏区的四所军校合为一体,成立了红军干部团。
那会儿有四所军校特别牛,排头的是第一和第二步兵学校,还有特科学校,最出名的要数红军大学。这些地方专门训练未来的军官,个个都是军事好手,不少学员后来都成了响当当的将帅。
如果把这批人编入新队伍,他们的发展前景绝对能比得上当年的黄埔军校精英。
有趣的是,中央军委专门挑选了陈赓来领导干部团,他不仅是第一所步兵学校的校长,还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高材生。同时,宋任穷被任命为政治委员,钟伟剑则担任参谋长。
大家难免会好奇,陈赓绝非等闲之辈。他可是黄埔军校首期的高材生,曾救过蒋介石一命。在国民党高层将领中,很多都是他的老同学。毫不夸张地说,以陈赓的资历,要是当初投奔国民党,说不定很快就能升到中将甚至上将的位置。
这里有个疑问:干部团到底是什么来头,居然能让陈赓这样的大将甘愿去当个普通团长?
说实在的,我们之前都小看了干部团,觉得他们不过是个保镖队伍。比如,有人还把他们比作我们党的“皇家卫队”,虽然他们的担子不轻,但职位其实并不算太显赫。
平心而论,这些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,但还欠缺深入。
从本质上说,干部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皇家卫队,它更像是中央领导的坚强后盾,也是培养红军指挥官的摇篮。
让我们来瞧瞧那时候干部团的成员都是怎么安排的。
在干部团里,团长陈赓自不必说,政委宋任穷同样来头不小。他之前担任过红五军团主力十三师的政委,是实实在在的师级领导,甚至级别还更高一些。
干部团下属有四个步兵营,外加一个高级干部队伍,总人数在一千左右。
这四个步兵营里,二营的指挥官黄彦斌之前曾在红十三师第39团当过代理团长,而营里的政委刘道生,以前是独立22师的政治部主任。
林芳英曾是3营的营长,后来升任红三十五军的军长;罗贵波则担任过3营的政委,之后也成为了红三十五军的政委。这两人在军中都曾担任过重要职务。
韦国清是第四营的营长,后来成为红军中的著名将领,还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总支书记。黄金山是政委,之前是福建军区独立第八团的团长兼政委。
通过观察这些营长的职位就能发现,他们要么是军级领导,要么是师级领导,级别都比普通的营级干部高出不少。这充分说明了干部团的编制规格很高。
随后登场的是干队,这支部队规格更高,成员都是团营级的军事和政治骨干。
以萧劲光为例,他是我军早期重要的军事理论专家。他最初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任职,担任中将级别的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,之后又出任红五军团的政治委员。
余泽鸿曾是中央秘书处负责人,后出任建宁独立师政委。继任者莫文骅此前在红八军团负责宣传工作。
这个机构下设三个主要科室:作战指挥、政治事务和地区管理。负责指挥科的是周士第,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,曾在北伐战争中担任叶挺独立团的参谋长,并在南昌起义后被任命为师级指挥官。
苏进是政治科的负责人,他曾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,并在宁都起义期间担任红44师的指挥官。地方工作科的负责人冯达飞,在百色起义时是红七军的一个纵队长,之后还代理过湘赣红八军的军长职务。
这些成员的职位等级,相比其他相同职务的将领,即使没有高出四五级,也至少领先了一两级,有的甚至达到了三级以上。
陈赓当干部团团长,那可不是一般的团长,至少相当于师长级别,甚至更高。
在众多精英云集的干部团里,每一位成员都绝非等闲之辈,个个都是实打实的高手,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。
1935年1月2日,红军干部团的特科营工兵连首次执行作战任务,负责搭建浮桥帮助部队渡过乌江。这次行动由陈赓和韦国清亲自指挥,经过努力,任务圆满完成,部队成功渡江并一举攻占了遵义城。
在毛主席接过领导重任后,他带领干部团投入了土城战斗。在这场关键战役中,他们成功保卫了中央领导机关,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随后,干部团随同毛主席第二次跨过赤水河,再次夺回遵义城。这一仗打得漂亮,抓了3000多敌军,还打垮了敌人两个师和八个团的兵力。这是红军长征路上赢得的最辉煌的一场胜仗。
随后,他们又参与了巧渡金沙江的行动。在这次战斗中,干部团负责突袭皎平渡。他们机智地假扮成国军,成功骗过敌人,让对方误以为是自己人。就这样,他们连夜急行军160里,迅速抵达渡口,并顺利夺取了敌军的两艘船只。
红军借助这些船只成功渡江,但在过程中遭遇了敌军的先头部队。陈赓率领干部团迅速行动,攻占了通安州,从而确保了整个部队能够安全渡过江面。
这支部队当年屡建奇功,多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事业。同时,作为培养军事骨干的摇篮,从这里走出了众多杰出的共和国开国元勋。
就拿军衔评定来说,陈赓最终获得了大将军衔,宋任穷原本也在大将候选之列,但最后被授予上将军衔。萧劲光同样被授予大将军衔。而韦国清则被评定为上将军衔。
这支被称为干部团的队伍,虽然表面上只是个团级编制,但其规模和实力足以与军师级单位相媲美,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